船民危机
1976年12月,Thay参加了在新加坡举行的世界宗教与和平会议。在那里,他了解到人们开始乘船逃离前南越的困境。已经有数千人在公海上漂泊,任由风暴和海盗摆布。当船只成功靠岸时,它们往往被推回海中。虽然无法在越南领导社区的社会工作项目,但Thay仍然可以帮助这些船民。“仅仅谈论慈悲是不够的;我们必须实践慈悲,”他后来说道。
从新加坡出发,Thay、Phuong和他们的同事们租用了两艘大船——货船Roland和油轮Leap Dal,以及一架小型飞机来搜寻水域。在几周内,他们从公海上救出了超过八百人。

但救援行动激怒了联合国难民事务高级专员,三个月后,该计划被叫停。载有数百人的救援船不被允许进入马来西亚水域躲避即将来临的风暴,也不被允许补充食物或燃料。Thay被要求在24小时内离开新加坡。
这一挫折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和绝望,数百人的生命取决于他的行动。Thay转向冥想以寻找出路,并整夜练习冥想。他后来表示,只有通过专注于呼吸和脚步,他才能够重新建立平静和清晰,并获得找到解决方案所需的洞察力:推翻他的驱逐令,以便他能够在新加坡停留更长时间,并有时间安排事务,确保船上每个人的安全。
他意识到,如果他能说服法国大使出面干预,并说服新加坡当局让他再停留一周,他就有足够的时间安排确保数百名在海上没有燃料和食物的难民的安全。
他在新加坡的经历向他证明,即使在最困难的情况下,通过正念呼吸,和平、清晰和洞察力总是可能的。
关于这一时期他生活的细节来自他的书籍《活在此时此刻》(2016年)和《太阳我的心》(1982年)。
和平是一种实践
1982年6月,Thay在纽约为已故日本禅宗僧侣铃木俊隆的一些学生教授闭关课程时,参加了一次和平示威。
Thay带领代表团缓慢而和平地行走,但他们的步伐对后面的人群来说太慢了,许多人超过他们时变得愤怒。“和平运动中有很多愤怒,”他观察到。因此,Thay的焦点从示威和新闻发布会转向了通过正念闭关和社区生活来转变意识的更深层次工作。
“即使我们能够将所有炸弹运到月球,我们仍然不安全,因为战争和炸弹的根源仍然存在于我们的集体意识中,”他说。“我们不能通过愤怒的示威来废除战争。转变我们的集体意识是根除它的唯一途径。”
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1982年6月13日在纽约市举行的核裁军集会,是美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和平集会之一。Thay当时在纽约参加“生命敬畏会议”,这是一个关于核裁军的跨宗教会议,与世界领导人峰会“联合国第二届裁军特别会议”同时举行。
本故事的某些元素来自一行禅师1991年2月21日的佛法开示。
开创正念与和平的社区
从他在五十年代和六十年代积极参与越南事务,到七十年代在巴黎的时光,Thay逐渐认识到,创建和平的物理环境和正念生活的社区是治愈战争和苦难创伤、培育和平、治愈、和解和觉醒种子的最可靠途径。
在巴黎,Thay和他的同事们开始在一个靠近Foret d’Othe的农舍度过周末时光。他们称之为“甜薯”,在那里,就像在越南中部高地的Phuong Boi一样,Thay看到了作为一个社区,亲近自然,探索正念生活艺术的治愈潜力。

梅村的创建
1982年,一行禅师和他的追随者在法国西南部的多尔多涅河谷发现了一片古老的农场和土地。在那里,在起伏的丘陵和葡萄园之间,他们建立了一个正念修行中心,后来被称为梅村,因为他们很快在肥沃的土地上种植了1250棵梅树。现有的梅村建筑破旧不堪,设施简陋。谷仓变成了冥想大厅,羊棚变成了宿舍,床是用木板搭在砖头上做成的。
在接下来的二十年里,梅村将发展成为西方最大的佛教修行中心,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人们,每年夏天有超过4000名修行者,每年有超过10000名访客。

教师之师
在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Thay频繁访问美国,并对西方新兴的冥想场景产生了越来越大的影响,他在东西海岸的新佛教冥想中心带领静修,包括内观冥想协会、欧米茄研究所、奥海基金会和旧金山禅宗中心。
他设计和提供的沉浸式正念静修模式与日本禅宗传统在西方提供的正式坐禅静修(sesshin)、藏传佛教提供的仪式静修(pujas)或上座部佛教传统提供的静默静修截然不同。Thay开发了一种静修计划,融合了新的引导坐禅风格、他新创的放松户外行禅、更亲密且不那么正式的饮食禅、引导躺下放松、小组讨论、茶禅、“服务禅”(在花园工作、清洁浴室或洗锅碗瓢盆)以及深度礼拜的引导指导(一种称为“触地”的练习)。
Thay凭借他在佛教心理学方面的坚实基础和对西方文化的理解,开发了独特的佛教慈悲沟通与和解实践。所有这些由Thay本人在法国的梅村开发的实践,创造了一种强大的新正念静修模式,如今已在全球普及。
Thay 强调了佛教伦理准则和五戒在冥想实践中的重要性,许多人忽视了这一点,认为它们不适合现代西方佛教。
Thay 坚持认为伦理和正念不可分割,没有伦理的冥想或正念不是真正的正念。在 1980 年代,Thay 的禅修营吸引了许多修行者,他们后来成为西方正念教学的领军人物,包括 Joan Halifax、Jack Kornfield、Joanna Macy、Sharon Salzberg 和 Jon Kabat-Zinn。Thay 关于“日常正念”的教导以及他的行禅风格如今已被世俗的“正念运动”采纳并推广,为全球数百万人带来了治愈。
本节部分信息来自 James William Coleman 的著作《新佛教:古老传统的西方转变》(2002 年)
正是在加州塔萨加拉禅修中心的一次闭关期间,他创造了“互即互入”这个词,用来描述一切事物“相互存在”的方式。
存在即是相互存在
使用根动词“to be”这样的方式是一种强大的新方法来翻译sahabhūtā或pratītyasamutpāda(梵文),有时被解释为“相互依存的共同产生”。
来自一行禅师2013年10月1日在梅村的法谈(译自越南语),“我们必须相互存在。我们使用‘相互存在’这个词来解放自己于‘存在’的观念。我们说我们相互存在,以解放自己于我们可以独自存在的观念。一旦我们摆脱了‘存在’的观念,我们也就摆脱了‘非存在’的观念。多亏了‘相互存在’的观念,我们摆脱了‘存在’和‘非存在’。这要归功于‘适应智慧’的技巧。”
我们可能仍然使用词语和概念,但我们非常巧妙地使用它们,逐渐解放自己于词语和概念。我们利用新的概念,如共同产生和相互存在,以解放自己于旧的概念,如生与死、存在与非存在。一旦我们摆脱了这些观念,我们也可以放下相互存在和共同产生的概念——就像我们用铲子挖井一样,一旦挖好了井,我们就把铲子放下。我们不需要随身携带它。虽然共同产生和相互存在帮助我们超越生、死、存在和非存在,但它们并不是一个需要永远坚持的终极真理。”
Thay教导他的学生们用“互即互入的眼睛”去看,看到没有云、森林和雨,就没有一张纸;没有女儿或儿子,就没有母亲或父亲。“一切共存,”他解释道。“存在即是互在。你不能独自存在;你必须与所有其他事物互在。”
在他早期的闭关中,Thay继续教导说,没有痛苦就没有幸福,没有淤泥就没有莲花。“互即互入的洞见”成为他在沟通、生态、冲突解决、政治分歧,甚至个人家庭关系中的教学核心。‘互即互入’这个词,虽然仍然使用了‘存在’这个词和概念,但它是一种巧妙的方式,超越了分离的二元观念,触及现实的真实本质。互即互入成为Thay对佛教教学最独特的贡献之一。
1984年,Thay的父亲在越南芽庄去世。他无法回去参加葬礼。Thay深入修习,看到父亲在他身上的延续:“我的父亲在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他在一次开示中说。“我的母亲也是。我的祖父、祖母、祖先,他们并没有死去;他们完全存在于我身体的每一个细胞中。当我听到钟声时,我邀请他们所有人一起聆听。当我们听到钟声时,我们可以默默地说:我们聆听,我们聆听。这美妙的声音将我们带回真正的家园。”
本专栏的信息摘自Thay的书彼岸(2016年)以及他2014年6月20日的法谈
深化根基,拓展枝叶
多年来,Thay 接受并治愈了无法返回越南的痛苦。他解释说:“……多亏了修行,我能够在此时此地找到我真正的家。你真正的家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它是一个你可以用脚、用手、用心灵触摸到的坚实现实。它在此时此地是存在的,没有人可以夺走它。他们可以占领你的国家,是的。他们可以把你关进监狱,是的。但他们无法夺走你真正的家和你的自由。”他将“我已到达,我已回家”这句话描述为他修行的“精华”,并称其为“我能给出的最短的教导”。他引导着数百(后来是数千)开始参加他在梅村举办的禅修的人们,真正地到达并在此时此地感受到自己在家中的感觉。

一位佛教学者
在梅村早期的1980年代,师父致力于继续研究古代佛经,并出版新书和翻译,为经典文本注入新的生命,使其更广泛地传播。他对大乘佛教最重要的经典《心经》的翻译很快成为现代英语的权威译本;而他的佛教入门书《佛陀的教义核心》至今仍是一本经典教材。
他精通古典汉语、巴利语和英语,创作了《安般守意经》、《念处经》和《金刚经》的现代译本,将这些晦涩的文本转化为实用且相关的冥想和观想手册。他的开创性著作《旧路白云》是佛陀的传记,以超过二十种语言出版,成为畅销书——其诗意的语言和易于理解的佛教教义,且没有奇迹般的修饰,成功地将佛陀塑造成一个人,而非神。
本节的部分内容摘自Thay的著作《理解之心》(1987年)及其佛教讲座。
尽管Thay成功地将佛教介绍给了西方观众,但他坚持认为佛教绝不应被稀释。即使是他那些看似最简单的信息,也植根于他对中文和巴利文经典的研究,以及他对佛教心理学的深刻理解。他的许多学术教义和课程都是以越南语在梅村社区讲授的,并等待翻译成英文。
创建修道院社区
1988年,在教授了超过三十五年的佛法之后,Thay终于开始为他的出家弟子授戒并建立僧团。那年的十一月——在印度的灵鹫山——Thay为他的长期学生和合作者Phuong(释真空)以及其他一些人授戒,其中包括Annabel Laity(释真德),她成为了他的第一位西方出家弟子。
Thay逐渐认识到师生关系的重要性——在一个正念生活的居住社区中,终身承诺不间断地共同学习和修行。到了1990年代中期,约有三十位来自六个不同国家的僧侣、尼众和在家弟子与他一起在梅村生活和修行。随着社区的发展,他关于在社区中修行的教导也在不断演变。
Thay 开创了比丘尼与比丘之间更大的平等,并强调通过共识而非权威来决策,成为第一位在僧团治理中结合资历与民主的东方佛教大师。他迈出了革命性的一步,修订了比丘和比丘尼的戒律(Pratimokṣa)。
Thay 于 2003 年 3 月 31 日在韩国首尔的中央僧伽大学展示了他修订的僧伽戒律。他于 1989 年出版的新礼仪是第一部用越南语白话而非古典汉语写成的越南佛教日常诵经文本。越南语版由加州 La Boi 出版社印刷为Nghi thức Tụng niệm(1989 年),英语版则为Chanting from the Heart: Buddhist Ceremonies and Daily Practices(1991 年)。
本节的部分内容摘自 Thay 的书籍Joyfully Together: The Art of Building a Harmonious Community(2003 年)和Freedom Wherever We Go: A Buddhist Monastic Code for the 21st Century(2001 年)。
有关梅村传统中女性的更多信息,请参阅:“Female Buddhas: A Revolution for Nuns in the Plum Village Tradition,”
Thay 是最早去除禅宗神秘色彩的现代冥想导师之一,他让回家和触摸当下的实践真正变得触手可及。
一种新的正念练习方式
Thay 开发了具体的正念练习方法,包括清晰的训练,如正念呼吸、正念行走、正念洗碗、刷牙、烹饪或工作,以及每当寺庙钟声(或电话铃声)响起时完全停下并倾听的艺术。
为了应对越来越多人希望参加 Thay 的闭关修行的需求,1990 年代末,社区在美国佛蒙特州(绿山佛法中心)和加利福尼亚州(鹿园寺)开设了由僧侣领导的正念练习中心。Thay 还为数十名资深在家弟子授戒,使他们成为佛法教师,继续他的工作并在世界各地教授佛法。他们中的许多人在欧洲、美洲和澳大拉西亚建立了正念社区,并成为各自领域中的杰出教师。
Thay 强调了集体冥想练习对治愈和转化的力量——以及建立本地正念团体(或“僧伽”)的重要性,以提供陪伴、喜悦和团结,并解决现代世界中普遍存在的孤独、疏离和个人主义。
如今,他的在家弟子已在四十多个国家建立了超过1500个正念社区的网络。Thay 还继续创办了九个修道实践中心:纽约州北部的蓝崖修道院;巴黎的灵感之家;法国韦尔德洛的治愈之泉修道院;德国的欧洲应用佛教研究所;泰国考艾的泰国梅村实践中心;密西西比州的木兰林修道院;香港大屿山的亚洲应用佛教研究所(AIAB);澳大利亚豪猪岭的入流修道院;以及澳大利亚比尔平的山泉修道院。
无国界佛教
九十年代和二十一世纪初,Thay将佛教修行和教义从主要的宗教背景中带出,为世界服务,他带领了心理治疗师、教师、商业领袖、政治家、科学家、环保主义者、艺术家、警察,甚至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特别闭关。
在美国,他带领了美国退伍军人的闭关——这些正是被派去攻击他祖国的人——以加深各方之间的和解。
Thay为商界人士和政治领袖的教义可以在他的书《The Art of Power》(2007年)中找到。他为执法人员和囚犯的教义发表在《Be Free Where You Are》(2002年)。他为以色列人和巴勒斯坦人的教义发表在《Peace Begins Here: Palestinians and Israelis Listening to Each Other》(2001年)。

全球道德准则
Thay 起草了佛教传统中的新普世道德准则——《五正念修习》,并于1996年在印度议会的国际峰会上,以及2000年在白宫和瑞士达沃斯的世界经济论坛上进行了展示。
据估计,在过去四十年中,已有数十万人正式承诺将这些道德准则应用于日常生活中。1999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邀请 Thay 与诺贝尔和平奖得主一起,基于他的文本,帮助起草新千年的“2000年宣言”。
该宣言在全球范围内收集了超过7000万个签名,其中包括许多国家元首的签名。
Thay受邀在千禧年之交作为中国佛教协会的官方嘉宾,将他的应用伦理学教义带到中国。他由宗教事务部副部长接待,并在主要禅宗寺庙受到盛大欢迎。在那里,他向禅宗祖师致敬,并被邀请进行教学和闭关。
Thay为中国带回了一种更新后的佛教,更加放松、喜悦、实用且易于接触;他的书籍《愤怒》、《正念的奇迹》和《白云古径》在新一代寻求者中广受欢迎。他的新手册《迈向自由:佛教僧侣训练入门》(1997年)(越南语:《Bước Tới Thảnh Thơi》(1996年)成为400多年来首次翻译成现代中文的著作,并在佛教学院中广泛阅读。
深层生态学
在2000年代初期,Thay成为“深层生态学”的主要佛教发言人,发展了他从1970年代初的Dai Dong会议开始的环境教义。“相互存在”的洞察力成为他积极参与行动的基础。他出版了《我们拥有的世界:佛教的和平与生态方法》(2008年),无畏地讲述真相,并概述了佛教对日益严重的环境危机的方法。“如果人类继续沿着目前的道路前进,我们的文明终结将比我们想象的更快到来,”他写道。
2007年,他带领整个社区成为素食主义者,以此传达植物性饮食如何减少痛苦并保护地球的强烈信息。他的《蓝崖信》——《坐秋风》——指导了他所有修行中心的整个居住社区成为素食主义者,不仅减少动物的痛苦,还减少他们的碳足迹。
他在《给地球的情书》一书中为环保活动家提供了最深刻的见解,邀请人们“爱上地球”,创造真正可持续的能源来源,以激发行动和参与。
致力于和平的道德实践
2001年9月,Thay在美国带领禅修营,并就他的书《愤怒》进行公开演讲和采访,当时纽约世贸中心遭到袭击。他带领数百人在世贸中心遗址周围进行行禅,并在纽约河滨教堂向两千多人发表了一场令人难忘的演讲,探讨非暴力和宽恕的问题。
2003年美国入侵伊拉克六个月后,Thay在美国国会图书馆大胆地为和平发声,与参议员约翰·麦凯恩会面,表达了他的关切,并为美国国会议员们主持了一场为期两天的正念静修。他重申了不妖魔化敌人的重要性,并将慈悲描述为巨大勇气和力量的标志——而非软弱——并认为这是确保真正安全与和平的最佳途径。
持久的遗产
请继续阅读释一行禅师的故事,了解他如何被欢迎回到越南,如何在全球推广梅村传统,面对健康挑战,并激励世界各地的人们继续建设他所设想的挚爱社区。
将你的收件箱变成法门
订阅我们的Coyote Tracks Substack通讯,接收鹿苑僧侣的活动公告、写作、艺术、音乐和冥想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