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要冥想?
静坐冥想的目的是什么?

停止是修行的关键
我们为什么要冥想?为什么出家人每天要多次静坐,坐得如此安静——目的是什么?年轻人可能会问出家人:“你们为什么每天坐这么久?静坐的目的是什么?”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回答他们?
静坐的目的是什么?当然,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了解提问者的心态,而不仅仅是从我们自己的角度回答。
过去,有一位僧人经常冥想。每当他有空闲时间,他就会坐下来冥想。另一位僧人问他:“你为什么要冥想?”他回答说:“我冥想是为了成佛!”所以,答案是:“冥想是为了成佛。”听到这个回答,另一位僧人拿起一块破瓦片开始磨它。冥想的僧人问:“你拿那块破瓦片做什么?”那位僧人回答说:“我在磨它,想把它磨成一面镜子。”
“真奇怪!”第一位僧人说,“你怎么能把一块破瓦片磨成镜子呢?”另一位僧人微笑着说:“那你又怎么能指望通过冥想成佛呢?”
这是一个许多人熟知的著名禅宗故事。
所以,带着成佛的希望冥想,就像磨一块破瓦片希望做成镜子一样!
带着成为某种东西的意图冥想,并不是真正的冥想。因为当我们带着目标冥想时,我们是在持有一种期望。而期望违背了解脱的三门之一——无期望。在静坐中,我不期望任何东西,甚至不期望成佛。这就是无期望的答案。因此,在曹洞宗中,有一个日语短语叫只管打坐,中文是止观打坐。打坐的意思是“坐”。止观打坐意味着“只是坐”,没有任何期望。这是曹洞宗禅修的精髓。
我们能这样做吗?如果我们只是坐着,那么坐的目的是什么?在我们中间,一定有一些人已经尝到了单纯坐着的喜悦。坐着没有期望,没有目标。只是坐着意味着安住和安坐。
静坐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在上村,我们有谷坐安(安住),翻译自安坐。这样坐着意味着没有目标——没有成佛的目标,没有觉悟的目标,没有任何目标。因为如果我们带着目标或欲望坐着,我们并不是在坐着——我们仍然在奔跑!这是我们无数世以来一直在做的事情:奔跑、奋斗、寻求某些东西。现在,我们来到寺院,被教导修习止观打坐——我们被告知要停下来,坐下来,不再寻求任何东西。
停下来并不容易;它需要很多智慧。我们中的许多人来自贫困家庭,看到父母非常努力地工作,总是忙个不停。即使他们有一点时间休息,他们也会找点事情做,不让自己的手或心休息。这种模式已经持续了几代人,所以我们不再知道如何静坐。因此,静坐非常困难。
我们希望改善我们的生活,改善我们的处境。我们希望扩展我们的知识,不断成长。所以,如果我们没有在做某事,我们就在学习,如果我们没有在学习,我们就在工作——总是在奋斗,从未停止。“建设未来”的想法非常诱人。我们为自己工作,为我们的孩子工作,因为我们爱他们,我们为他们的未来投资。正因为如此,我们大多数人无法停止;我们不断奔跑和寻求,因此无法体验到当下生命的神奇。
所以,坐下来什么都不做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对社会古老倾向的深刻反对。社会在奔跑,像陀螺一样旋转,而我们作为修行者,想要停下来——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空间上。
如果在冥想中你仍然在挣扎或工作,你还没有尝到停止的喜悦。如果你不能停止,你还没有真正修习定力。没有定力,智慧之花就无法绽放。所以,我们必须学会如何停止。这就是为什么我们有止观打坐这个短语,“只是坐着”。
也许我们热爱佛陀的教法,希望建立一个禅堂,聚集修行者一起冥想。我们想建立一个冥想中心,利用我们的技能来创建禅堂。我们有禅堂、祭坛、香、诵经钟。我们邀请了一些朋友和我们一起坐。一切都准备好了。但真正的问题是:我们能坐在那个禅堂里吗?还是我们会继续努力让禅堂更大、更漂亮,让更多的人来?
这只是一个例子。你可能没有在想禅堂,而是在想与之相当的东西。只要我们还在寻求,还在想要改善或让事情变得更好,我们就无法停止。如果我们不能停止,我们将永远无法体验到生命的神奇。我们无法在当下触摸到生命的奥秘。因此,所有修行的关键是停止——坐着时停止,躺下时停止,行走时停止。
行走时,我们停止。但如果有人坐着,而他们的心在游荡,他们虽然在坐着,但仍在奔跑。当我们坐着时,我们必须停止。同样,当我们行走时,我们必须停止。如果停止没有发生,稳定和轻松就无法产生。因此,说老师只教停止而不教观想是不正确的。因为当我们真正停止时,智慧开始绽放。但要停止,我们必须有一些智慧。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一些东西才能停止。所以,在停止中已经有观想,在定力中已经有智慧。
什么是智慧?首先,看看你自己的生活,看看在这么多世中,我们一直在匆忙、奋斗和寻求。我们从未停止过。看到这一点已经是智慧。在我们的父母、祖先和我们自己身上看到这一点就是智慧。当智慧生起时,我们感到慈悲,因为这种大慈悲,我们可以停止。这是智慧生起停止。
我们不需要发大愿才能快乐。无论我们是受沙弥戒还是比丘戒,快乐已经在我们心中。我们不需要等到新年剃头才能快乐。一旦我们被戒律委员会通知我们被接受,可以在新年的第一天剃头,快乐已经溢满。甚至在委员会开会的前一天,我们也不应该认为只有他们批准我们才会快乐!为什么要等他们的批准才能快乐?为什么不享受当下的脚步、微笑、呼吸?如果我们能享受我们的行走、微笑和呼吸,那么剃不剃头都无所谓。如果我们能够安住在呼吸、行走和坐着的喜悦中,那么戒律委员会一定会对我们说“是”。只有当我们做不到时,他们才有权力说“不”。但当我们能做到时,他们不能说“不!”
因此,重要的是停止期望任何东西。关键是能够安住在当下。要安住,我们必须停止。
因此,当静坐冥想时,不要说:“我坐是为了达到这个或那个。”不!只是坐着。如果你能这样坐着,在那一刻你已经成佛了。坐着并停止,意识到你正以莲花坐姿坐在地球上,完全存在于这一刻,这已经是佛的伟大觉悟。
明天,当我们见到我们的祖先或老师时,他们问:
“你在地球上时是否静坐?”
我们将无法说:“不,我总是在等钟声!”
安坐,安行
静坐冥想是一个停止的机会,触摸生命的神秘。以莲花坐姿坐在这片土地上,知道我们为我们的祖先、为我们自己、为我们的后代而存在——只是这样坐着就足够了。如果我们能这样坐着,洞察力会加深,幸福感会增加。在冥想中行走时,我们应该以同样的精神行走。每一步都是一个奇迹。正如临济禅师所说:“行于大地是神通的显现。”
在一次关于幸福的讲座中,一位比丘尼说:“我是一位比丘尼,我很高兴成为一位比丘尼。我不需要成为沙弥,我不需要成为老师,我不需要成为住持。”这是正确的。当我们接受自己,当我们看到自己和我们周围的生命的神秘时,我们不再需要奔跑、寻求或奋斗。我们可以安住并平静。正因为如此,当我们坐着时,我们可以静坐,当我们行走时,我们可以安行。
当我们安坐时,这被称为安坐。当我们安行时,这被称为安行。以轻松和喜悦行走是一种深层的修行。而这里的修行意味着生活。我们修行不是为了成为某种东西。我们修行是为了真正活在生命提供给我们的当下。
在冥想中,定力,三昧,帮助我们安坐并品尝静止的喜悦。我们在完全存在的每一刻触摸到生命的神奇。
所以在静坐冥想中,我们不挣扎,不奋斗。坐的目的只是坐着。在那一刻100%地活着。那时没有人能对我们提出任何要求。我们可以自由地存在。我们的定力支持周围的其他人,并提升整个僧团。我们坐的质量可以给每个人带来幸福——包括我们自己。
当僧团聚集在一起静坐时,这是一个强大的法会。我们坐着是为了提供我们的存在——给僧团,给我们自己,给我们的祖先,给佛陀。真正地在那里。要真正地在那里,我们必须停止。
我们可以通过呼吸、通过观想来停止。当我们停止时,身心都得到休息。我们的言语变得温和。那种平静的能量带来治愈和转化。我们生活的质量——以及我们坐的质量——自然加深。
在佛法分享中,让我们提供我们的经验:
我们如何以一种给身体、呼吸和心灵带来喜悦的方式坐着?无论是独自一人还是与僧团一起,我们都必须产生那种喜悦。否则,我们只是在磨一块瓦片。无论我们磨多少世,它都不会变成一面镜子。
让我们坐在净土的光明中——而不是在奋斗的黑暗中。让我们坐在我们真正家园的光明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