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伏愤怒经》
译自《中阿含经》第25经。对应《增支部》第5集162经(巴利圣典协会版3.187–3.190)

“若智者对这个人心生愤怒,他应懂得如何观照,调伏他的愤怒。”
这是我听到舍利弗尊者说的,那时尊者住在舍卫国胜林给孤独园。那天,舍利弗尊者对诸比丘说:「各位贤友,今天我将为你们讲说五种调伏愤怒的方法。请贤友谛听和善思念之。比丘们专心聆听尊者。
舍利弗尊者说:「五种调伏愤怒的方法是什么?
「各位贤友,第一种方法是: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友善,但他说话友善,若智者对这个人心生愤怒,他应懂得如何观照,调伏他的愤怒。各位贤友,举例说,有一位住于寂静处修行、身穿粪扫衣的比丘,一天,他经过一条污秽的河,河中有粪、屎、涕、唾和其他不净物,但河中也有一块干净的布。那位比丘用右手拿起布的一角,用左手打开那块布。那块布没有破损,也未被粪、屎、涕、唾或其他不净物沾污。比丘随即把那块布叠起来,收好带回住处,洗净后,将它与其他布一起缝成粪扫衣。同样的,各位贤友,当一个人的行为不友善,但他说话友善,那么我们不要让心想及他的行为,而只注意他友善的话语,以消除我们的愤怒。有智慧的人应如此修习。
「各位贤友,第二种方法是:如果一个人说话不友善,但他的行为友善,若智者对这个人心生愤怒,他应懂得如何观照,调伏他的愤怒。各位贤友,举例说,在村落的不远处有一个湖,湖水很深,湖面被水藻遮蔽着。这时,一个人走近此湖,他正被饥饿、口渴和炎热的天气折磨。他脱下衣服放于湖边,然后跳进湖里,用双手拨开水藻,轻松愉快地沐浴。同样的,各位贤友,当一个人说话不友善,但他的行为友善,那么我们不要让心想及他的话语,而只应注意他友善的行为,以消除我们的愤怒。有智慧的人应该如此修习。
「各位贤友,第三种方法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友善,说话不友善,但他心中仍有少许善意,若有智慧者对这个人心生愤怒,他应懂得如何观照,调伏他的愤怒。 各位贤友,举例说,有一个人走到一个十字路口,他既虚弱又口渴, 感到非常疲乏、酷热和烦闷。在那个十字路口有一个水牛的脚印,脚印中残留着少许雨水。他心想:『这个十字路口的水牛脚印中只有很少的水,如果我用手或树叶舀水来喝,会搅动水,令水变得混浊而不能饮用,因而不能消除我的虚弱、口渴、疲乏、酷热和烦闷。因此,我要跪下来,将手和头靠在地上,用嘴直接喝水。 』他即时跪下,手和头靠在地上,直接喝水牛脚印里的水。同样的,各位贤友,如果见到一个人行为不友善,说话也不友善,但他心中仍有少许善意,那么我们不要让心想及他不友善的行为和话语,而只注意他心中的少许善意,以消除我们的愤怒。有智慧的人应该如此修习。
「各位贤友,第四种方法是: 如果一个人的行为不友善,说话不友善,而且心中也无少许善意,若智者对这个人心生愤怒,他应懂得如何观照,调伏他的愤怒。 各位贤友,举例说,有一个人要前往远方,但在旅途中生病了。他困倦、疲乏、孤独,没有同伴。他已离开前面的一个村落许久,离下一个村落还有很长一段距离。他处于绝望之中,知道自己可能会在途中死去。 这时,有一个人经过,看到这种情况,立即伸出援手救助。他搀扶那个人到了前面的村落,照顾和治疗他,体贴周到地给他衣物、药物和食物。因为他的帮助,那人得以脱离险境。他得以离难,全因 这个人心中的慈爱和怜悯。同样的,各位贤友,如果见到一个人行为不友善,说话不友善,心中全无少许善意,那么我们应生起这样的心念:『一个人的行为不友善,说话不友善,心也不友善,他是一个非常痛苦的人,他就仿佛走在危险恶劣的道路上。如果他未能遇到善知识,他将无机会转化并走向幸福。 』如此思维,我们将能生起慈念哀悯之心,消除我们的愤怒,帮助他人。有智慧的人应该如此修习。
「各位贤友,最后,第五种方法是:如果一个人的行为友善,说话友善,心也友善,有智慧者者对这个人心生愤怒或妒忌,他应懂得如何观照,调伏他的愤怒。各位贤友,举例说,在村落不远处有一个非常美丽的湖,湖水清甜, 湖床平整,湖岸丰盈,岸边长满了青草,四周有青翠嫩绿的树木遮阳。有一个人来到湖边,他口渴、烦闷、酷热、满头大汗。他脱下衣服放于湖边,然后跳进湖里,轻松愉快地沐浴。所有的酷热、口渴和烦闷同时尽消。同样的,各位贤友,如果见到一个人行 动友善,说话友善,心也友善,那么我们应觉察他在身、语、意三方面的种种友善,不让愤怒或妒忌占据我们。如果不懂得与这样的人幸福共处,我们就真的不是一位智者。
各位贤友,我已经与大家分享了五种调伏愤怒的方法。 」
听完舍利弗尊者说法,所有比丘欢喜接受,如法修持。
Explore Other Articl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