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即共修团 (OI)
相即共修团是由僧侣和居士组成的社区,他们致力于建立僧团,并按照十四正念修习生活——这是大乘佛教菩萨(觉悟者)教义的当代提炼。

相即共修团是一个由僧侣和在家众组成的社区,他们致力于建设僧团,并按照十四正念修习生活——这是大乘佛教菩萨(觉悟者)教义的当代提炼。
相即共修团在全球拥有数百名僧侣和在家众成员。

起源故事
由尊敬的释一行禅师于1966年在西贡创立,相即共修团建立在临济宗的佛教禅修传统之上,并强调四种精神:不执着于观点、通过禅修直接体验缘起性空、适切性和善巧方便。
教团的首六位成员于1966年2月5日一同受戒,他们是释一行禅师的同事和学生,曾与他一起通过青年社会服务学校组织的项目缓解战争带来的苦难。加入相即共修团后,他们致力于在社会中持续实践正念、道德行为和慈悲行动。
由于战争造成的动荡和释一行禅师被流放出越南,教团在十五年内没有进行新的受戒。然后,从1981年开始,释一行禅师邀请了一些在西方与他一起学习和修行的在家和出家弟子加入团体。到2006年,团体已发展到包括约1000名在家修行者和250名出家修行者,分布在越南以外。
2006年,在流亡39年后首次访问越南期间,释一行禅师再次为越南的虔诚修行者提供了相即共修团的受戒。在释一行禅师访问后的一年内,随着在他指导下修行的越南寺院中心的建立,越南的教团迅速发展到包括数百名新的出家和在家的成员。
相即共修团(Tiep Hien “接现”)由释一行禅师在1960年代中期创立,当时越南战争正在升级,佛陀的教义迫切需要来对抗笼罩他国家的仇恨、暴力和分裂。在1966年2月的满月日,禅宗大师释一行禅师为六位成员举行了受戒仪式,三男三女,年龄从22岁到32岁不等。他们都是他前一年帮助成立的青年社会服务学校的董事会成员。
从一开始,相即共修团就包括了原始佛教僧团(僧伽)的所有四种成员类别——比丘、比丘尼、在家男众和在家女众。在首六位受戒者中,三位女性选择像比丘尼一样过独身生活,尽管她们没有剃发或接受所有比丘尼的正式戒律,而三位男性选择结婚并作为在家佛教徒修行。
受戒仪式是一场美妙的庆祝活动。每位受戒者都收到了一盏带有手工制作灯罩的灯,灯罩上释一行禅师用中文书法写下了“智慧之灯”、“满月之灯”和“世界之灯”等字样。在仪式中,六位受戒者宣誓学习、实践和遵守相即共修团的十四正念修习,这是传统佛教道德与当代社会关怀的完美结合。
在战争和毁灭的熔炉中锻造的这些准则,帮助最初六位兄弟姐妹发展出平静,并学会更深入地看待事物,即使在战争的悲剧中也是如此。尽管他们继续忙于帮助战争受害者、组织示威、印刷书籍和传单、运行社会服务项目以及组织地下抵抗征兵者,他们每个周末都会通过正念日来更新自己。“我非常期待这些日子,”真空法师回忆道。“我正念地停留在每一个行为中,从我把过夜包放在房间里开始,烧水准备洗澡,然后穿上我的禅修服。首先,我独自在树林中行禅,并采摘一些野花和竹枝来插花。然后,在正念地停留在每个行为中并释放大部分忧虑几个小时后,我开始感到焕然一新。”在练习坐禅和行禅后,六位成员聚集在一起背诵十四项正念修习并唱诵《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在十年内,没有新成员被允许加入教团的核心社区。事实上,这个“实验期”一直延续到1981年,当时微生物学家和在家禅修教师阮安香成为教团的第七位成员。
今天,核心社区有超过四百名成员,全球还有成千上万的人定期背诵十四项正念修习。 教团的期刊《正念钟》列出了全球数百个僧伽,这些是当地社区中聚集在一起学习、实践和讨论十四正念修习的团体。

